孟荀整合与中国社会现代化问题
称儒学为“孔孟之道”是一种很晚近的说法。[3] 梁玉绳说“孟荀齐号起自汉儒”[4]言过其实。实际情况如徐复观所说“就西汉初期思想的局势说荀子的影响实大于孟子”[5]。其实不仅是汉初在整个汉代甚至更长时期荀子的影响要大得多。
[46]梁涛:《孟荀之间》《中华念书报》2017 年10月25日。
原载:《文史哲》(英文版)第6 卷第1期2020年12月版第21–42 页【Integrating the Thought of Mencius and Xunzi and the Problem of Modernizing Chinese Societytranslated by Casey Lee 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6(2020)21–42】。
【摘要】今天应当怎样看待孟荀?这是儒学再起的一个重大课题。孟荀思想自己具有庞大性以致矛盾性;而且它们向来就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社会形态的转换而不停地被重新诠释、塑造和使用的其影响力也随之而消长。在中国社会从王权封建转向皇权专制之际荀学兴盛这讲明荀学中确实存在着法家专制主义因素。
皇权帝国时代“独尊儒术”于是有法家之嫌的荀学衰退而作为儒学正宗的孟学兴起;但荀学却仍以隐蔽的形式发挥着重大甚至基础的作用这就是专制权力的“阳儒阴法”政治门路。而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性之际荀学再起这讲明荀学中存在着有助于现代性启蒙的思想资源。
但荀学的现代再起乃是陪同着儒学的现代再起而来的所以孟学并未因此而衰退这就意味着必须整合孟荀而整合的前提是凭据现价格值来划分对孟荀思想加以“损益”。
【关键词】孟子;荀子;整合;中国社会现代化
[14] 班固:《汉书·元帝纪》 中华书局1962 年版第2 77页。
[13] 参见常大群:《荀子与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枣庄师专学报》1992 年第1 期第88 –92 页;方尔加:《荀子新论》中国宁静出书社1993 年版第46–50 页;方尔加:《荀子:孔孟儒家的千古罪人》《管子学刊》1994年第4期第20 –24 页;萨孟武:《中国政治思想史》东方出书社2008年版第29–30 页;王玲:《先秦儒家的“君臣之分”探赜》《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第30 –26 页。
一、荀孟消长与专制帝国的兴起
[24][ 日本]内藤湖南:《归纳综合的唐宋时代观》原载《历史与地理》第9 卷第5号1910年;见《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刘俊文主编中华书局1992 年版第10 –18 页。
[20] 韩愈:《原道》见《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校注上海古籍出书社198 7年版 第18 页。
[17] 朱锋刚:《“统合孟荀”与重建道统的现代思考——从“朱熹是荀学”说起》《天府新论》 2019年第3期第31 –36 页。
迄今为止主张整合孟荀的学者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尚无清晰的结论:究竟怎样整合?在我看来既然孟荀思想自己存在着矛盾性那么简朴的“举孟旗行荀学”口号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要举的孟旗究竟是其君臣伦理方面还是其批判专制方面?要行的荀学究竟是其专制资源方面还是其启蒙资源方面?显然我们应当意识到孟荀整合需要对孟荀双方的思想都加以“损益”(这是孔子的看法[49]“损”是去掉一些旧的工具“益”是增加一些新的工具):
荀学近代再起的进一步体现是晚清学界泛起的今文经学派(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级)“排荀” 与古文经学派(俞樾、章炳麟等)“尊荀” 之争。“排荀”运动大致发生在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至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之间其所针对的其实也是秦汉以来的专制制度。
夏曾佑认为荀子“法后王” 而导致“专制之法” [31]。谭嗣同说荀子“乃乘间冒孔之名以败孔之道曰法后王尊君统以倾孔学也;曰有治人无治法阴防后人之变其法也;又喜言礼乐政刑之属惟恐钳制束缚之具之不繁也”[32]。梁启超“通过对于荀子的非议所要表达的是既要阻挡政治上的专制又要阻挡学术上的专制”[33]。同时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尊荀”运动。
章太炎作 《訄书》开篇就是“尊荀 第一”[34]。固然章太炎有法家倾向例如他为法家辩护:“ 以法家之鸷终使民生;以法家之刻终使民膏泽。”[35] 这种思想倾向的配景是其时“革命”的需要。
本文来源:yobo体育下载官网-www.scdazhuangji.com